您的位置:首页 > 汽车 >

未来汽车全生命周期排放研讨会进行网络直播

2021-12-01 16:38:29 来源:中国汽车报

2021年11月30日, 历时两天的“未来汽车全生命周期排放国际研讨会”(在线视频会议)(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Life-Cycle Emissions of Future Vehicles and Mobility,简称LIEF)圆满结束。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主办,并通过网络进行了直播。本次会议围绕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交通运输、环境等话题,关注“碳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汽车行业的机遇和挑战。在圆桌会议中,参会嘉宾与近百位观众就新能源汽车、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发展路径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广泛的讨论。截止发稿时,该活动在网络直播平台上的累计观看次数超过5.2万。

开幕式上,研讨会组委会主席清华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徐宏明教授发表了致辞,阐述了本次研讨会的主旨和意义。交通领域里排放的主要来源一直是车辆动力系统,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目前,基于内燃机的动力系统正加速过渡到电气化动力系统。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车辆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成为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次国际研讨会带来了来自世界领先研究团体的“头脑风暴”,探讨在“碳中和”目标下,相关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次会议进行了未来汽车的前景展望,并探索了相应的技术路径,这对于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目标非常重要。

会议分2天进行,时间安排在北京时间晚上7点至11点, 使得全球各地区有线上参会比较方便的机会。来自亚洲(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院、Maruti Suzuki India印度)、欧洲(Ex Shell and Aramco、Imperial College、University of Birmingham、Shell、Ford / FVV、Cambridge University)、北美(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Afton、Aramco)的专家学者们对各自研究方向的最新进展进行展示,并与百余名观众进行了热点话题讨论。

本次会议的首场报告来自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张鹤丰总工。他的报告题目为“Life-cycle Reduction Goal and Path of Vehicles Based on Carbon Peak and Neutraility Targets”。他谈到,中国目前碳排放全球最高,交通领域碳排放的占比不同忽视(占比为9%)。美国与欧盟已经建立了CO2排放标准管理体系,但是中国目前仅通过油耗来控制CO2排放,尚未制定机动车的CO2排放标准。传统燃油车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中占比最高,达到八成左右,因此降低油耗、减少出行频率与里程是降低传统燃油车的碳排放的有效手段。新能源汽车应重点关注能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从生命周期的角度,纯电动汽车可比传统燃料汽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一半以上。他还对交通领域如何从汽车清洁化、运输轨道化、车辆新能源化、能源低碳化等4个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阐述了观点和展望。

在会议的第一天,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Gautam Kalghatgi教授做了题为 “What Role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in the Future”的报告,探讨内燃机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Nigel Brandon教授做了题为“Progress in Hydrogen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s”的演讲,讲述了氢能在工业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并探讨了绿色氢能生产过程中的代价。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英国伯明翰大学的Roy Harrison教授做了题为“Non-exhaust Emissions of Particulate Matter from Road Transport”的报告。他在报告中详细探讨了一年中总的PM10 和PM2.5排放中的不同污染源的占比。

来自美国卡耐基梅龙大学的Allen Robinson 教授做了题为“Linking Tailpipe to Ambient: Quantifying Contribution of Vehicles to Ambient PM2.5”的报告,他指出,在排放一小时后,由此形成的二次颗粒物主导了原始的PM2.5的排放总量。来自壳牌公司的Matthias Mundt先生讨论了世界未来的能源需求,并介绍了壳牌2050年的发展愿景。

在小组讨论阶段,参会嘉宾就新能源汽车的排放和未来能源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讨论会后,清华大学的帅石金/徐宏明教授做了题为“Sources of Life Cycle Emissions of Vehicles”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汽车全生命周期产生污染排放的各种来源以及汽油机颗粒物在排放系统中演化过程的研究结果。北京大学的胡敏/郭松教授做了题为“SOA Formation from Chinese Vehicle Emissions”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研究团队在交通领域气溶胶排放的研究成果。参会嘉宾就“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未来汽车全生命周期排放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与观众进行了积极互动。

会议第二天,来自欧洲、亚洲、北美的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来自德国Ford FVV的Ulrich Kramer博士做了题为“Transformation of Mobility to the GHG Neutral Post Fossil Age – Most Efficient Paths to Carbon Neutral Mobility in 2050 FVV Fuels Study IV”的报告。他详细讲述了当前欧洲各类交通工具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来自德国Shell的Ingo Mikulic博士做了题为“Regulatory Framework for on Road Mobility Transition in EU”的报告。他详细讲述了欧盟当前的燃油标准和Shell为应对当前交通工具电气化趋势所做的努力。来自英国Shell的Roger Cracknell教授在接下来的圆桌讨论环节就相关的话题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清华大学刘欢教授做了题为“Primary Organic Gas Emissions from Gasoline Vehicles in China: Factors, Composition and Trends”的报告,指出有针对性的减排措施和更准确的分析测试对适应汽油车有机气体排放的变化非常必要。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Markus Kraft教授题为“A Thermodynamic Digital Twin Approach for Future Fuels, Combustion Modes and Emissions”的报告详细讲述了道路工况下汽车排气中颗粒物的模拟方法。来自美国Afton的邵慧芳博士题为“Fuel and Lubricant Additives: Roles in Emissions Control”的报告阐述了添加剂在减排控制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院的孙锌博士做了题为“Research on Automotive Low-Carbon Development Pathways to Life Cycle Net Zero Carbon Emissions”,阐述了汽车全生命周期净零碳排放的发展路径。来自美国Aramco的何鑫博士题为“A Holistic Approach to Reduce Transport GHGs”的报告详细介绍了碳中和燃料的相关研究。来自印度Maruti Suzuki India 的Anoop Bhat博士做了题为“Global Warming Concern & Localised Solu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Indian Perspective”的报告,阐述了印度在应对全球变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在圆周讨论阶段,参会嘉宾就清洁能源,车用动力系统的碳排放,燃烧污染物生成模拟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与观众进行了积极互动。最后,研讨会组委会主席徐宏明教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本次会议取得的积极成果,他感谢支持这次国际研讨会的所有人,希望此次会议为车辆出行行业内早日实现碳中和总目标发挥信息交流的作用。

本次学术探讨会气氛热烈,影响面广,与会嘉宾对汽车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减碳行动和转型升级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为众多世界范围内的观众带来了一次精彩的线上交流机会。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