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滚动 >

看点:公摊面积要取消了?!

2022-09-03 09:50:31 来源:指股网

公摊面积就和房产税就像一对双生儿一样,都清楚这是未来不可阻挡的大趋势。

年年有人提起,年年大肆讨论,但年年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推进。


(相关资料图)

这段时间,公摊面积又被推上了热搜。

8 月 24 日,在对《关于规范房屋 " 公摊面积 " 的提案》的答复中,内蒙古住建厅称,将取消 " 公摊面积 " 的建议列为近期亟需修订的立法项目建议上报住建部。

这是目前全国首个官方层面对于取消公摊面积做出的回应。

虽然我们业内人都清楚,内蒙古住建厅的答复只是一个建议而已,并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

但能为取消公摊面积的发声,就这一行为也是值得鼓励的,也欢迎其他省份多多跟进。

起码有了一定的社会舆论后,才会有其他的推进。

公摊面积对于我们大部分普通人来说真的就是不可言说的痛,平白无故被占便宜了,还不能 say no。

明明 110 平的房子,到手只有 61 平,这是青岛的真实案例。

中国买房人苦公摊面积久矣。

核桃不去壳 15 一斤,去壳 30 一斤,这道理老百姓是知道的。

即便取消了公摊面积,使用套内面积计算,房屋单价看似上涨了,但房屋总价不变,大众并不会反感。

大众反感的点在于,公摊面积的不透明,购房者对自己公摊的钱花在哪里稀里糊涂,甚至被坑了也没法说理。

虽然在 2001 年施行的《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公摊面积包括:

大堂、公共门厅、走廊、过道、电 ( 楼 ) 梯前厅、楼梯间、电梯井、电梯机房、垃圾道、管道井、水泵房、消防通道等,以及为整幢服务的公共用房和物业管理用房等。

这么一长串的都是公摊面积,购房者是不可能自己算清楚的,全凭开发商说了算,购房者只能被动接受。

有的开发商完全不讲武德,在宣传时说公摊面积在 30% 左右,但是等业主收房时才告知公摊面积超过 50%,完全货不对板的情况太常见了,购房者也无可奈何。

我觉得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只是想要一个清晰透明的计算方式,同时在购房时清楚知道自己买的房子多大而已。

但是公摊面积短时间内会取消吗?

前一阵子也有一个北大的 " 专家 " 提起公摊面积,当时他的说法是公摊面积永远不会取消,原因是取消了公摊面积和房价无关,所以取消的意义不大。

这位 " 专家 " 的言论过于绝对了,公摊面积未来还是有取消的可能的。

都知道公摊面积是从香港学来的,但是香港在 2013 年之后,就取消了公摊面积,改为 " 建筑面积 " 与 " 实用面积 "。

而重庆也早在 2002 年采取使用套内建筑面积作为计价依据,这也使得重庆成为了国内率先以套内面积售房的城市。

取消公摊面积就是未来的大趋势,只是怎么取消?何时取消?

这里涉及到的规则和各方利益太多了,老实说,一时半会是很难推进。

先说开发商的利益。

开发商的利润其实是不高的,最高的是华润,100 块的生意,最多只能赚 17 块,其他的民营房企更是只能赚一两块。

房子的大头都在地价上,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 " 惊装修 ",配套降级,交房就维权的事件发生。

房企只能通过装修减配来扣利润,另外公摊面积也存在很多灰色空间。

一个大盘 3000 户,平均每户多增一两平的公摊,那就能多卖好几千平了,在一线城市,直接抠出上亿的利润出来。

而实际交房后,少了一两平米业主是很难发现的,即便有较真的业主发现了,也不能拿开发商怎么样。

另外,由公摊面积衍生出来的物业费,取暖费,这些费用目前都是按照建筑面积来征收的。

几十年下来又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这里牵涉到的利益就更广了。

还有就是产权的界定,套内面积肯定是属于业主自己的,而公摊的面积比如楼道电梯之类的存在很大的争议。

公摊面积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笔糊涂账,但正是因为糊涂账,可操作空间才大。

这笔糊涂账想要理清其实也不难,香港在刚开始提议取消公摊的时候,也是同样遭遇大量的利益群体反对,但后来还是照样取消了。

香港现在的物业费计算标准比较复杂,但也取消了直接采用建筑面积来收费了。

关键还是要看后续的利益群体如何博弈。

最后一点,取消公摊后,房价会不会上涨。

很多人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取消公摊了之后,开发商肯定会想尽办法在公共的通道比如楼梯、电梯、逃生通道上偷工减料。

这其实可以由相关的法规规出台统一标准,不难解决。

而房价会不会上涨,这一点其实和之前房产税出台是否降低房价的争论是相似的。

房价是由供需、由货币决定的,其他的因素都是暂时性的,不会对房价有很大的冲击。

当然我们都知道短时间内完全取消公摊面积可能性不大,那能否先统一计价的方式,或者学习重庆那样,白纸黑字写明套内面积是多少,让购房者买的明明白白,也算是进步了。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