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全球动态:我国已基本扭转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局面

2022-09-24 15:31:03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资料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白雪“双碳”目标的提出让中国迎来展现气候治理担当的好时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市场机制、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取得显著成效。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2021年碳排放强度同比下降3.8%,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均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世界的一半,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近年来,我国陆续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和深圳7省(市)启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线交易。试点碳市场重点排放单位履约率保持较高水平,市场覆盖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试点经验基础上,持续推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交易。首批2162家发电行业的重点碳排放单位被正式纳入这一全国性的市场,这也是我国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责任压实到企业,通过市场倒逼的机制促进企业产业技术升级。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45亿吨,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截至2022年7月15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碳配额的价格在每吨40~60元波动,价格稳中有升。上述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进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有效发挥了碳定价功能。”

与此同时,我国低碳试点示范工作也在不断推进。据介绍,我国陆续在6个省和81个城市开展了3批低碳省市试点,同时开展了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低碳社区试点和低碳城(镇)试点创建工作,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低碳试点体系。鼓励地方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相关工作。启动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引导和支持气候投融资地方实践。

减缓气候变化的同时,主动适应同样重要。2013年,我国首次发布《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为开展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供了指导和依据。为进一步强化适应气候变化行动举措,提高气候风险防范和抵御能力,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积极谋划与建设美丽中国相衔接的适应气候变化目标和任务。上述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中国与有关国家共同发起成立全球适应委员会,积极推动全球适应领域务实合作。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公众的参与,为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我国连续十年开展“全国低碳日”活动,成为宣传绿色低碳理念,培育全社会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平台,取得了良好宣传效果。在上述负责人看来:“如今,全社会低碳意识不断提升。”除了“全国低碳日”活动外,我国每年还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展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动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中国也作出积极贡献。该负责人介绍,比如,建设性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又如,在推动《巴黎协定》达成、生效和实施细则制定上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并持续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全面有效实施。再如,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截至2022年6月,中国已与38个发展中国家签署43份气候变化合作文件,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同时,积极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小岛屿国家、最不发达国家和非洲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关键词: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