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6亿!中国公布今年使用外资数据,有力驳斥“外资撤离”怪论
2022-05-14 08:40:05 来源:环球时报
原标题:4786亿!中国公布今年使用外资数据,有力驳斥“外资撤离”怪论
中国商务部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78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5%。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对中国的投资同比呈现大幅增长,三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76.3%、53.2%、80.4%。对于近期部分西方媒体看衰中国经济、断言中国投资吸引力下降的言论,该数据可谓给予有力回击。多名专家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撤出中国”已经成为外媒一个常态性炒作话题,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确实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和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都带来挑战,但外资一直没有放弃中国市场,只要在华外资和中国人、中国市场一起迈过这个坎,就会柳暗花明,疫情过去,外商投资环境也会越来越好。
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在12日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主要呈现三方面特点:一是增长快,去年前4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8.6%。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今年前4个月又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增速达到20.5%;二是含金量足,高技术产业引资发挥了较大带动作用,1-4月同比增长45.6%,高于平均增速25.1个百分点;三是大项目稳,各地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今年前4个月,我国新增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185个,相当于平均每天有1.5个外资大项目落地。德国大众、韩国浦项、美国开市客、日本日立等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大项目到资情况良好,有力带动我国引资快速增长。
全球最大化妆品集团欧莱雅近日宣布,在上海设立其在中国首家投资公司——上海美次方投资有限公司。欧莱雅表示,欧莱雅中国是欧莱雅集团到目前为止唯一一家设投资公司的分公司。跨国企业在疫情情况下依然选择上海,选择在华扩大投资,对此,束珏婷表示,这充分体现了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霍建国1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疫情发生以来,全球跨境投资波动非常大,但中国在吸引外资上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2021年中国吸收外资再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达到1.15万亿元。他认为,中国拥有全球最为齐备的产业链供应链,也具有全球超大规模消费市场,充沛的人力资源以及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出台,使得外资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投资信心,也视中国为投资热土。
多个外企加码投资
“这就是德国公司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德国《南德意志报》近日以此为题报道称,因为疫情和地缘政治等因素,一些公司正在寻找在华业务的替代方案。但是,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的重要性实在太大,尤其是汽车行业。例如,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及全球供应链短缺等不利因素影响,2022年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仍然向中国客户交付超过19.2万辆新车。对豪华车和电动车来说,中国是“完美市场”。
“放弃中国市场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董事会成员马库斯·卡米思近日在股东大会上表示,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活动都与中国密切相关。巴斯夫目前投资100亿美元在广东湛江建立一个一体化基地。去年8月,巴斯夫与中国杉杉股份成立电池材料合资企业,巴斯夫持股51%。巴斯夫预计,到2030年,中国业务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将增加到50%以上。
今年1月,中国德国商会和毕马威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华德企对下一年充满信心:2021年,近60%的德国在华企业实现业务增长,过半企业期待2022年其所在行业在华能有更好发展。中国市场依旧是德企在全球重要的市场之一,71%的受访企业将继续增加投资,只有4%的企业打算离开中国市场。
此外,其他外资企业也传来加码投资消息,大华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落地上海临港新片区,成为在此落地的首家外资银行;4月28日,德国企业默克宣布将投资约1亿欧元,加速在无锡进行生物制药一次性技术产品制造;宝马位于沈阳大东区的工厂正在全面扩建,位于铁西区的全新工厂也在建设之中,计划今年开业……
给来华投资吃下“定心丸”
德国《商报》近日的一篇文章曾提到,因为中国严格的防疫措施,越来越多外国人正在离开中国。德国SEB集团上海分公司负责人齐默尔曼则表示,当疫情缓解时,许多人会回到中国。《商报》称,与其他成长型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具有高度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外国公司不太可能成群结队离开中国。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外商投资环境会越来越好,并非停留在口号上,中国吸引外资的承诺正在扎扎实实地践行。中国颁布实施了《外商投资法》等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对外商利益予以根本性的保障,给他们来华投资吃下“定心丸”。
霍建国也表示,外资来华投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收益的确定性。调查显示,在华外资在中国的投资收益稳定增长,不少外国商会近期也表达了对中国投资的信心。(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环球时报驻新加坡、德国特约记者 辛斌昭东)
相关阅读
- (2022-05-14)4786亿!中国公布今年使用外资数据,有力驳斥“外资撤离”怪论
- (2022-05-14)京广高铁京武段将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
- (2022-05-14)六连村里产业兴(喜看老区新变化)
- (2022-05-14)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平稳有基础
- (2022-05-14)我国吸收外资增长快、含金量高
- (2022-05-14)守住防疫底线力促复工复产复市,上海金山推出一揽子“暖”企服务
热点推荐
- (2022-05-14)4786亿!中国公布今年使用外资数据,有力驳斥“外资撤离”怪论
- (2022-05-14)京广高铁京武段将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
- (2022-05-1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指定交割仓库低硫燃料油(厂库)5月13日库存周报
- (2022-05-1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指定交割仓库低硫燃料油(仓库)5月13日库存周报
- (2022-05-1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指定交割仓库原油库存周报(5月13日)
- (2022-05-14)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石油沥青厂库仓单日报(5月13日)
最近更新
- (2022-05-14)4786亿!中国公布今年使用外资数据,有力驳斥“外资撤离”怪论
- (2022-05-14)京广高铁京武段将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运营
- (2022-05-1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指定交割仓库低硫燃料油(厂库)5月13日库存周报
- (2022-05-1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指定交割仓库低硫燃料油(仓库)5月13日库存周报
- (2022-05-1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指定交割仓库原油库存周报(5月13日)
- (2022-05-14)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石油沥青厂库仓单日报(5月13日)
- (2022-05-14)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石油沥青仓库仓单日报(5月13日)
- (2022-05-14)六连村里产业兴(喜看老区新变化)
- (2022-05-14)跨境资本流动保持平稳有基础
- (2022-05-14)我国吸收外资增长快、含金量高
- (2022-05-14)守住防疫底线力促复工复产复市,上海金山推出一揽子“暖”企服务
- (2022-05-14)国际通胀持续“高烧” 国内物价保持平稳——4月份中外物价对比分析
- (2022-05-14)江西省发改委赴省公共资源交易集团调研座谈,建设高效安全稳定的公共资源智慧交易系统
- (2022-05-14)内蒙古发改委:对部分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开展价格调查和政策提醒
- (2022-05-14)国家发改委:国际通胀持续高位,国内物价保持平稳
- (2022-05-14)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学恭: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应着重做好四大方面工作
- (2022-05-14)云南省发展改革委:大理州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要继续发扬典型引路法,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 (2022-05-13)房屋继承怎么收税?实际方式有哪些
- (2022-05-13)loft,soho以及公寓有什么区别?哪一款户型性价比高
- (2022-05-13)房子怎样才能尽快转租出去?试试这些方法
- (2022-05-13)如何使用支付宝买地铁票?有什么操作方法
- (2022-05-13)有贷款的房子怎么卖?有什么方法
- (2022-05-13)什么是小产权房?实行不动产登记后小产权房会不会转正
- (2022-05-13)房贷的本金和利息如何计算?计算公式是什么
- (2022-05-13)买车需要哪些费用?购置税等看当地如何规定
- (2022-05-13)买二手车怎么找第三方检测?有必要吗
- (2022-05-13)买车需要办哪些手续?需要办理什么保险
- (2022-05-13)三家传统旅企在困境中变革 旅游消费需求结构有待调整
- (2022-05-13)广东推出超140项文旅惠民活动 推出旅游优惠措施
- (2022-05-13)信用保证险同比增速最高 机动车辆险原保险保费收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