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产经 >

专家解读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四个关键问题

2022-04-19 11:34:06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专家解读一季度中国经济的四个关键问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杨召奎

2022年一季度,面对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国内疫情频发带来的多重考验,中国经济同比增长4.8%,延续恢复发展态势。

4.8%的增速,怎么看?中国经济的压力来自哪里?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动力又在什么方面?放眼中长期,哪些因素将助力中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的当天,6位专家在中新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2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研判这些关键问题。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魏建国:出口将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发力

魏建国表示,一季度经济4.8%的增速在预期之内。他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会达5.5%至6%。其中,二季度是个黄金季度。

魏建国解释说,一般而言,每年4月至6月是中国外贸企业接单和发货的旺季。“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将会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发力,进口也将很快反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发展的压力,同时对目前尚未发力的消费和尚待效果显现的投资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据官方数据,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0.7%,增速低于前两个月。其中,出口同比增长13.4%,进口增长7.5%。3月当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速为5.8%。

今年一季度,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已在东盟和欧盟之间两次易手。对此,魏建国认为,考虑到俄乌冲突导致欧洲大部分工厂因能源和物流问题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日用消费品、小家电、纺织用品、医疗器械等产品需求大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已经生效并持续发力,今年中国最大贸易伙伴预计将在东盟、欧盟和美国之间轮换。

从中长期来看,魏建国表示,中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定海神针”,更会推动全球范围内技术、资本、人才加快东移,进一步流入中国,为中国外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白景明:积极的财政政策发力靠前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在白景明在看来,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三方面韧性:

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性增长态势良好。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高于一季度GDP增速。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1%。这说明实体经济发展稳固。

二是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跑赢”GDP。这反映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收入分配结构在逐步优化,这一态势在国际上来说是很难得的。

三是一季度中国经济环比增长1.3%。这一数据比2021年前三个季度环比增速都高,这说明经济增长的“冲劲”较强,韧性十足。

此外,他指出,一季度,疫情对经济冲击较大,积极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专项债加快发行,退税减税支持企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关键是在落实。白景明说,专项债如果不能及时发出去,就形成不了实物工作量,难以拉动投资、刺激经济。下一步,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向偿债能力强、项目多储备足的地区倾斜。中央要求,去年提前下达的额度5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下达的额度9月底前发行完毕。一季度,稳定经济大盘,专项债发力较猛。二季度起,大规模退税减税接续发力,刺激经济增长。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未来发展要特别关注中部地区

陈耀指出,总体来说,一季度经济用‘稳’字形容非常恰当。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短板正在不断补齐。

陈耀分析指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总体经济增速1.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突出,这是这几年重视实体经济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数据还显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采矿业增速较高。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140.8%、24.3%、10.2%。“从中能够看出我国整体产业结构良好,特别是一些卡脖子的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较高增长,说明短板正在不断补齐。”陈耀说。

未来经济发展重点应关注哪些方面?

陈耀指出,从区域层面看,要特别关注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集中了多种优势,如超大规模市场;在区位条件上,中部地区承东起西、连南贯北,交通网络发达,距周边市场半径短,物流成本低,也是我们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一个核心。

此外,从城市层面,陈耀认为,近年来,都市圈、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还在进一步提升能级,人口经济的承载力在不断增强。

他强调,在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需要区分来看。在城市群内部,还是要强调集聚,尤其是中心城市集聚要素、资源,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中心城市集聚规模的扩大又能够引领带动都市圈、城市群的发展。而大的经济地带之间需要协调,比如东西部之间、南北之间的经济协调。

陈耀提到,要促进制造业在地区之间的有序转移,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其中,把握区域之间的公平性十分重要。一些后发地区在吸引要素资源、资本、人才上非常困难,建议政策上要向那些弱势地区、欠发达地区适度倾斜。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中国外贸有近虑但无远忧

高凌云表示,当前中国外贸有近虑但无远忧。近虑主要体现为“外缩内紧”。“外缩”是指,受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外需面临不稳定性增加和份额被挤占的情况。一方面,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在收缩,外部市场不确定性进一步被放大。

另一方面,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恢复生产,开始在全球市场上展开竞争。同时,服务消费需求逐步替代货物消费需求。

“内紧”则主要体现在产业链配置的政治化,原材料、大宗商品等为代表的供应链局部堵点,运力结构性失衡,疫情多点频发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供应链稳定产生较大压力等。

“无远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他分析称,影响外贸增长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内需外需,二是产品竞争力。从长远来看,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出现增速趋缓,但整体复苏态势并没有变化,同时,中国国家技术也在提升,这些都意味着影响中国进出口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展望后期,高凌云认为,官方助企纾困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外贸政策在持续发力的同时,力度可能还会适时加大,对外贸增长起支撑作用。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