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观点 >

论文过关的决定权,不能全部交给机器

2021-05-28 11:33:00 来源:北京日报

又是一年毕业季,论文“查重”再次成为焦点。不少学生大呼被“查重”“掏空钱包”,也有人涌到某个曾深陷论文抄袭丑闻的演员微博下,痛斥其学术不端风波导致论文“查重”急剧加压。这样那样的情绪宣泄,可谓满满焦灼。

论文是学生学业水的集中体现,也是影响其毕业的关键指标。如今学术资料浩如海,仅凭老师个人的确很难全面甄别有无抄袭,引入相关系统予以辅助是务实之举。但凡事过犹不及,过于倚重“机器把关”,也导致一些学校的论文“查重”逐渐走向极端,合格线越压越低,标红处不看实际内容,忽视学科差异“一刀切”等等。有医学生无奈“专业术语就是很长,我能怎么办”,法学生则苦恼“法律词条几十个字,自己也不能瞎造”……

抱怨虽多,但从现行规定看,查重率不达标的论文将被“一票否决”,个人不但会留下污点,还无法如期毕业就业。于是,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关键词汇进行同义替换,主动语态变为被动语态,文字表述换成图片展示。一番削足适履,将论文写作变成了文字与软件的游戏。

此外,一些商家瞄准学生“刚需”,趁机推出“查重”“降重”服务,且随着淡旺季及高校要求的收紧“坐地起价”,据报道仅今年个别商家“查重”服务的价格就涨了10倍。为牟取暴利,一些人还盗窃倒卖正规机构的“查重”账号。如此这般,原本防止抄袭的策略,反倒促成了一桩桩应付过关的买卖,完全违背了学术规范的初衷,也苦了大多数勤勤恳恳写论文的学子。

“剽窃抄袭”与“合理引用”间的界限到底在哪儿,理应因“科”制宜、全面评估。唯指标论、唯技术论,首先反映出一种管理的惰和僵化。一些学校几乎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论文查重率上,一旦过了这道坎儿,师生都长舒一口气,反倒对论文本身的质量不那么在意了,这本身就是本末倒置。论文质量的判断权、论文过关的决定权,不能也不应完全交给机器。如何构建更加专业、多元且科学的评价维度以评判论文,值得相关部门及各大高校思考。

端正科研学风,提升学术诚信,需要守住学术论文的初心。这个初心,不是和一两个标红指标较劲儿,而是对研究规律的真正遵循。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查重”服务的监管,释放更多额度满足正常且合理的检测需求,不能让“查重”成了商家的牟利工具。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