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科技 >

国家电网今年首批两座抽水蓄能电站开工

2022-03-18 10:41:54 来源:科技日报

3月17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宣布,浙江泰顺、江西奉新两座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此次开工建设的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是国家电网公司今年首批开工建设的抽水蓄能电站。

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总投资147.73亿元,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计划于2030年竣工投产。其中,浙江泰顺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以2回500千伏线路接入浙江电网,工程总投资71.34亿元;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机组,以2回500千伏线路接入江西电网,工程总投资76.39亿元。

抽水蓄能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经济最优、最具大规模开发条件的储能方式,是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抽水蓄能具有调峰、调频、调相、储能、系统备用和黑启动等功能,以及容量大、工况多、速度快、可靠高、经济好等技术经济优势,在保障大电网安全、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全系统能中发挥着基础作用,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抽水蓄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迫切要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支撑,是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

浙江是电力需求大省,2021年最大用电负荷已超过1亿千瓦,峰谷差超过3500万千瓦,最大外受电力3570万千瓦。“十四五”期间,浙江当地风电、光伏发电将快速发展,区外清洁电源受入持续增加,产业结构调整将导致负荷峰谷差进一步拉大,电网调节需求巨大。泰顺电站的建设将有效提升浙江电网调节能力,增强多直流受入电网的应急支援能力,支撑新能源发展,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浙江能源转型保驾护航,对助力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西是我国生态文明示范省份,新能源发展十分迅猛,装机占比接三分之一,随着今后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和外受电力的增加,电网调峰和供电保障挑战较大。奉新电站地理位置优越,邻负荷中心,建成后将有效增强江西电网调节能力,提高系统安全和运行经济,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对江西加快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样板区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抽水蓄能电站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具有带动力强、中长期经济效益显著等优势,可有力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上下游产业发展,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现代化水,对稳投资、保就业、惠民生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投资估算,建设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可改善当地交通和生活基础设施,带动投资和相关产业发展,拉动地方GDP超300亿元,均每年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1.2亿元,提供各类就业岗位8000余个;运行期每年可稳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约2.2亿元,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抽水蓄能电站能够替代一定容量的煤电机组,提高网内运行机组的整体经济,提高新能源规模。浙江省核电、风电、光伏是清洁能源中较具规模化、商业化开发的能源,需与其他电源优化配置。江西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同时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大量接受区外来电,对优质调节电源需求迫切。抽水蓄能电站具备迅速增减出力的能力,调度灵活,可以配合核电运行,抑风电、光伏波动,改善煤电运行方式,是核电、火电、水电、风电、光电、蓄能“多能互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泰顺、江西奉新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减少原煤消耗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二氧化硫0.3万吨。

此外,抽水蓄能机组启停便捷、反应迅速,是技术成熟、经济合理的系统备用电源,对稳定系统频率、提供事故支援、提高电力系统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以120万千瓦规模抽水蓄能为例,可以在5分钟内由满负荷抽水转变为满负荷发电,提供240万千瓦的电力支援能力。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建设,在电力系统中配备足够容量的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有效提升大电网综合防御能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已经建成潘家口、十三陵、天荒坪、仙居、绩溪等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截至2021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电站在运、在建规模分别达到2631万千瓦、4643万千瓦;国家电网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合计5.4亿千瓦,是全球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电网。随着“双碳”目标深入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将得到快速发展,这必然要求系统调节能力和保障手段的同步增强。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全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规模62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投产总规模1.2亿千瓦左右。“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抽水蓄能电站将迎来建设高峰,预计新投产装机容量超过2700万千瓦,到2025年投产总规模达到5000万千瓦。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在服务“双碳”目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保障能源电力安全中的战略意义和全局影响将更加凸显。(记者 陈瑜)

最近更新